<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dl><video id="dt7tn"></video><meter id="dt7tn"><dl id="dt7tn"><noframes id="dt7tn">
<video id="dt7tn"><i id="dt7tn"></i></video><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i id="dt7tn"><font id="dt7tn"></font></i></dl><font id="dt7tn"><dl id="dt7tn"></dl></font> <dl id="dt7tn"><i id="dt7tn"><font id="dt7tn"></font></i></dl><video id="dt7tn"></video><video id="dt7tn"></video>
<i id="dt7tn"><delect id="dt7tn"><meter id="dt7tn"></meter></delect></i>
<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
<noframes id="dt7tn"><dl id="dt7tn"><i id="dt7tn"></i></dl>
<dl id="dt7tn"><delect id="dt7tn"><nobr id="dt7tn"></nobr></delect></dl>
<dl id="dt7tn"></dl><dl id="dt7tn"></dl>
<video id="dt7tn"></video><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dl><dl id="dt7tn"><delect id="dt7tn"></delect></dl><video id="dt7tn"><dl id="dt7tn"><font id="dt7tn"></font></dl></video>
<dl id="dt7tn"></dl>
貨代咨詢
疫情情況下,貨代公司業務會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信息來源:www.blueridgeneedleart.com    發布時間:2022.10.13

貨運代理公司作為航運經濟的上游產業,作為疫情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一環,一方面常被拖欠運費、代理費等各種費用所困擾,另一方面又迫于船公司停止業務合作等壓力而不得不支付到期賬單,資金周轉壓力大,加上疫情期間船公司不同程度上浮海運費,一些小的貨代公司甚至面臨生存挑戰。接下來,嘉瑞貨運就一些貨運代理業務中會出現的一些情況,做個法律咨詢分析,以便于幫助大家正確選擇貨代方法和渠道,同時維護好自己的利益,一起來看看吧。


1、船公司因疫情取消航次,貨代公司是否要對托運人承擔違約責任?

解答這個問題要先行對貨代公司的業務角色進行識別,貨代公司在業務中僅僅是貨運代理人還是無船承運人的處理和應對是不一樣的。

1)貨運代理人:貨運代理企業以托運人名義向承運人訂艙后,承運人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取消航次或者變更航期,托運人主張由貨運代理企業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貨運代理企業未盡到勤勉和謹慎義務,未及時就航次取消、航期變更通知托運人,或者在配合托運人處理相關后續事宜中存在過錯,托運人請求貨運代理企業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2)無船承運人:(1)合同有約定的從約定;(2)根據我國《海商法》第90條之規定2,貨代公司可以選擇解除合同而不承擔違約責任。提請注意:貨代公司以實際承運人因疫情取消航次而直接援引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難度較大,仍應盡力尋找其他合理方案完成運輸任務,從而讓合同不能履行之原因達到不能歸責于自身的程度為宜。

注:無論上述何種情形,貨代公司均應盡到勤勉和謹慎義務,在知曉船公司取消航次安排時,及時報告托運人,并盡力尋找其他合理方案完成所委托事項。

2、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時交付貨物,托運人和貨代公司應該怎么應對?

1)合同有約定的從約定。

2)貨代公司以托運人的名義向船公司訂艙的情況下,托運人和貨代公司應當將因疫情原因不能及時交付貨物的情況及時通知船公司,并可以與船公司協商變更合同、延期運輸。

3)適用中國法下,托運人可根據《海商法》第90條的規定,主張解除運輸合同而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注意保存和及時提供因疫情不能及時交貨的相關證據。

4)貨代公司在代理權限內,以托運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托運人發生法律效力,由托運人承擔運輸合同項下的義務和責任,但貨代公司應當盡到貨運代理合同項下的勤勉和謹慎義務。

3、受疫情影響航班/航次取消,貨代公司是否有權根據市場情況自行安排運輸?

疫情期間,筆者接到多個咨詢關于委托時要求是“空派”,但實際走的是“海運”或者其他運輸方式,個別案件已經進入訴訟程序中。

不少貨代公司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國際航班銳減,運力嚴重不足,國外上班人員少,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屬于不可抗力。作為貨運代理人為了克服航班取消、規避清關查驗/疫情管制,貨代公司可以選擇具實操性、為便利的運輸方案以便及時發運貨物、減少雙方損失。

律師觀點:報告義務是貨運代理合同關系中一項重要的合同附隨義務。無論何種原因,委托代理運輸中需變更運輸方式、變更運輸路線的均應事先告知委托人,并取得委托人的同意。如貨代公司未履行如實報告義務,對此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4、受疫情影響,貨物在國內目的港無人提貨,收貨人和貨代公司應如何應對?

疫情期間受各地防疫政策影響,收貨人無法及時在國內目的港提取貨物時有發生。而一旦發生目的港無人提貨情況,將伴隨著滯期費、堆存費、滯箱費等額外費用的產生。根據我國《海商法》第86條3規定,承運人有權要求收貨人承擔上述費用。

收貨人:

(1)應及時將無法正常提貨事由提前告知船公司,積極跟船公司協商費用減免;

(2)可以嘗試援引不可抗力進行免責,但應在不可抗力情況消失后盡快提貨;

(3)若非疫情直接導致,而僅出于需求減少等商業原因,則仍可能承擔相關責任。

貨代公司:

(1)貨代公司作為承運人時,應注意履行及時通知義務,積極采取減損措施;

(2)貨代公司作為貨運代理人時,還應注意盡到勤勉和謹慎義務,積極關注貨物動態和疫情防控措施動態,以便各主體明悉商業及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5、貨物在國外目的港無人提貨,貨代公司如何應對?

1)貨代公司在代理權限內,以托運人名義訂艙、安排運輸的,對托運人發生法律效力,由托運人承擔運輸合同項下的義務和責任。也就是說如貨物在國外目的港無人提貨,由此產生的額外費用承運人也是可以直接向托運人主張。

2)實務中,考慮舉證、訴訟便利等因素,很多船公司更愿意向委托方貨代公司主張額外費用,此時如實際托運人拒絕支付額外費用,貨代公司往往不得不先向船公司支付,再向托運人主張。

3)應對建議:

(1)履行通知/報告義務,及時將目的港情況反饋給委托人;

(2)應盡到勤勉和謹慎義務,積極協調減損;

(3)注意搜集費用發生明細、收費標準/依據、費用支付憑證等目的港費用證明,并盡可能取得委托人的確認;

(4)協商不成的,可以向委托人提起訴訟;

(5)貨運代理合同中事先對目的港貨物提取、額外費用等做好約定,提前防范風險。

6、海運費飆升,是否可以援引“不可抗力”?

近2年來,海運費一直節節飆升,嚴重影響航運市場的穩定。近期,受俄烏沖突影響,多條航線停運、受阻,海運費再度上調。面對飆升的海運費,考慮海運成本急劇上升,貨代公司/船公司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已經簽訂好的合同?

根據《民法典》第180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實務中,法院對“不可抗力”的認定非常嚴格。

就海運費上漲來說:

(1)應先對“商業風險”和“不可抗力”作出區分。海運費本身即為實時波動的,運費上漲或者下調屬于正常的商業風險,貨代公司/船東公司在訂立合同時理應是明確知悉的,由此難以構成“不可抗力”條件的“不能預見”;

(2)海運費上漲不代表訂立的合同無法繼續履行,貨代公司/船公司只是基于成本考量不愿意繼續履行合同,此種情況下不構成“不可抗力”要求中的“不能客服”。

綜上,海運費飆升,貨代公司/船公司難以援引“不可抗力”解除已經訂立好的合同,存在違約風險。

7、疫情防控期間產生的額外集裝箱超期使用費,由誰承擔?

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導致延遲復工的,收貨人無法按照計劃到港口提取集裝箱,承運人訴請集裝箱超期使用費的??紤]到疫情雖不能導致收貨人無法提取集裝箱,但要求收貨人按照原約定支付集裝箱超期使用費有失公平,法院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平衡各方的利益,公平合理地調整合同約定。在綜合考慮承運人的集裝箱周轉情況和承運人并未因收貨人遲延還箱遭受嚴重損失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延長涉案集裝箱免費使用期,即將遲延復工的時間計入集裝箱免費使用期內。

8、因被海關查扣產生的貨物貶值損失誰承擔?

1)查驗是國家賦予海關的一種依法行政的權力,也是通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海關查驗導致的貨物貶值損失,應由進出口當事人自行承擔,除海關在查驗過程中有過錯或者過失的除外;

2)因貨物被海關查驗導致的貨物損失貨代公司是否需要擔責要分情況討論,主要考量以下因素:(1)貨代公司作為貨運代理人是否盡到及時通知、勤勉、謹慎義務,有無就查驗情況與海關充分溝通、有無及時跟進查驗情況、有無及時安排貨物退運并重新發運;(2)貨物被海關查扣是否系由貨代公司不規范操作/代理行為所引發,比如代理報關時有無偽報、瞞報、有無摻雜其他貨物等違法海關監管行為。如貨代公司在貨物被海關查扣環節中存有過錯,則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9、“雙清包稅+派送”合同下,貨代公司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疫情發生以后,筆者陸續接到多次關于“雙清合同”、“雙清包稅”的咨詢,其中大多跟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的出口運輸相關?!半p清包稅+派送”指的是:貨代公司不僅全權負責國內出口報關、訂艙、運輸,還負責目的港的進口清關、稅費、派送的一條龍運輸服務模式。

律師觀點:

(1)“雙清包稅+派送”同時包含報關、稅務、運輸等事項,兼具運輸與代理的雙重法律性質。司法實踐中,法院對此類運輸模式下各方的法律關系、責任劃分等認定不一;

(2)此種運輸方式,貨代公司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已遠遠超出單純貨運代理業務的一般風險,在多個業務環節容易引發糾紛、承擔賠償責任,比如:貨物短少、運輸途中貨損/貨差、轉委托風險、目的港對貨物的保管和控制、目的港代理無單放貨等等;

(3)貨代公司在做此類業務時應充分評估風險,做好上下游的風險背書,慎重開展此類業務。

10、FOB貿易下指定貨代,收貨人拒付運費

FOB貿易中由買方安排運輸、收貨人指定貨代,此種業務模式下貨代公司面臨的業務風險不僅僅來自運輸層面、還容易被卷入買賣雙方間的貿易糾紛。近期,筆者接到多個咨詢關于目的港收貨人指定貨代、委托運輸,但貨物到達目的港以后,收貨人拒不提貨、棄貨甩柜,且拒絕支付運費情況,同時貨代公司還面臨目的港每天不斷增加的堆存費、超期費等額外費用被船公司索賠的風險。

律師建議:

(1)目的港收貨人委托運輸時,盡可能要求先行支付相關費用,減低拖欠費用風險;(2)費用支付時間應明確、具體,盡可能避免難以把控的附條件付款條款,比如“收貨人收到貨物驗收后付款……”(貨到目的港后收貨人是否按時提貨、是否及時驗收存在不確定性);(3)充分利用合同規避/降低自身風險,做好上下游的風險背書與轉移,注意事先約定代理運輸事項中及目的港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由哪一方來承擔。

无码亚洲视频免费看-在线观看亚洲免费-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按摩-久久综合精品一次网站
<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dl><video id="dt7tn"></video><meter id="dt7tn"><dl id="dt7tn"><noframes id="dt7tn">
<video id="dt7tn"><i id="dt7tn"></i></video><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i id="dt7tn"><font id="dt7tn"></font></i></dl><font id="dt7tn"><dl id="dt7tn"></dl></font> <dl id="dt7tn"><i id="dt7tn"><font id="dt7tn"></font></i></dl><video id="dt7tn"></video><video id="dt7tn"></video>
<i id="dt7tn"><delect id="dt7tn"><meter id="dt7tn"></meter></delect></i>
<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dl id="dt7tn"></dl>
<noframes id="dt7tn"><dl id="dt7tn"><i id="dt7tn"></i></dl>
<dl id="dt7tn"><delect id="dt7tn"><nobr id="dt7tn"></nobr></delect></dl>
<dl id="dt7tn"></dl><dl id="dt7tn"></dl>
<video id="dt7tn"></video><video id="dt7tn"></video><dl id="dt7tn"></dl><dl id="dt7tn"><delect id="dt7tn"></delect></dl><video id="dt7tn"><dl id="dt7tn"><font id="dt7tn"></font></dl></video>
<dl id="dt7tn"></dl>